朱棣沉默不语。
人手紧缺的问题可以慢慢解决,实在不行,打下的疆域出点小问题也是能容忍的,只要大明本土不乱,朱棣都能接受。
可教育改革一旦施行,按照黄昏的说辞,到时候大明会多数百万、上千万的读书人,你让老子如何安置这些读书人?
光是廪粮就能把国库吃光。
哪个朝代,就算是最富裕的大宋也养不起这么多读书人。
关键是这么多读书人后,全国各地会形成多少的士族,等大明国祚百年之后,你说这大明是士族的江山,还是我老朱家的江山?
那么庞大的士族,就算是朱棣自己,都没把握能收拾得了这个局面。
黄昏知道朱棣的担心。
这个没办法。
思维局限住了,在朱棣心中,读书人考了秀才就是要吃廪粮的——却不知道,一旦教育改革施行之后,就会取消廪粮的传统政策。
不过这个改革确实是要动国家根本的举措,阻力之大将是不可想象的,教育改革的敌人不会是朱棣,而是整个天下的士族和读书人中的既得利益者。
黄昏也没打算今天就说服朱棣。
得慢慢来。
咳嗽一声,道:“中南半岛,澜沧、吴哥、占城和大城四国联盟大概还有多久成型,咱们的几十万大军都跑那边去了,时间拖得越久,咱们消耗的钱粮就越多。”
虽然有钱,但也不是这么花的。
还是要速战速决。
朱棣若有所思,“钱粮还能支持一段时间,加上有你时代商行提供的方便面,粮草方面不会存在问题,朕也想速战速决,可问题在于澜沧那几个人实在是太弱了。”
摩诃黛维还行。
已经说服了占城,不过占城那边反馈过来的信息,是占城国王虽然同意结盟,但他要看吴哥和大城,如果这两个国家也同意,占城就会出兵。
可以理解占城国王的顾忌。
也就是说,桑森泰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出使三个国家,只有摩诃黛维暂时达成了目的,桑森泰的大儿子拉坎登和二儿子孔坎就是吃干饭的蠢才!
要促成吴哥和大城参与结盟的决心,还得剑走偏锋。
大明……也是为敌人操碎了心。
真是够委屈的。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大明王师竟然需要留在敌人的疆域之内,帮助敌人去找周边邻居结盟,然后等他们兵力汇聚起来再来一场大战。
何其讽刺。
想到这朱棣笑说:“所以朕今天是想问问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尽快促成吴哥、占城和大城去和澜沧结盟,减少我们的粮草损耗。”
这才是今天把黄昏从应天城逮到乾清殿的真正目的。
姚广孝带着于谦和刘宁然去了澜沧,朱棣现在还愿意交心的商谈国事政事的人,整个京畿甚至整个朝野,也就只有这么一两个人了。
黄昏算一个。
当然,太子也算一个,毕竟太子入主东宫多年,没有什么大事,大明未来的天子位置非朱高炽莫属,朱棣也明白,所以现在有意没意都在培养太子的能力。
是以这几日朱棣关于两个儿子就藩的事情,态度很坚决。
黄昏时有点懵逼的,因为他最近忙的事情都是推动大明工业化进程的事情,根本没去关心过南北战事,所以朱棣忽然问到他时,他一时间脑海里空空如也。
愣了好一阵,才道:“曹国公在交趾那边走到哪里了?徐辉祖和沐晟这两位无敌战将在八百大甸那边状况如何?”
要促成澜沧、吴哥、占城和大城四国联盟,还是要从“生存和灭亡”上面做文章。
给吴哥、占城和大城造成错觉。
不结盟对抗大明,就只有死路一条。
同时,还需要让这三个国家知道,他们结盟起来还有赢的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