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五九 多方来贺
得到的惩罚就是整个部落的消失。



反正淮海军开发雨林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这些土著的俘虏正好可以去干这些危险的工作。



有了对抗疟疾的药物,华人再也不用害怕雨林。



南洋这里的气候环境非常地适合种田。妥妥地一年三熟。只要清理掉雨林,就可以立马种田。



有了南洋的粮食支持,董书恒才能够放开手去移民。限制移民最大的因素也就是粮食。



在内陆招募移民需要大量粮食。



在灾年,老百姓只认粮食,就连金银都不管用。穷苦人家卖儿卖女只收粮食。一袋粮食也许就能救活一家人的命。



儿女卖了出去,跟了好人家兴许也能吃上饭食。



所以淮海需要粮食去招募那些移民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家乡。



安置移民也需要粮食。像安置到远东的移民,头年根本是没办法种植粮食的。



必须要提供给他们熬过一年的粮食,等到第二年地里能够耕种粮食了,他们才能够逐渐自给自足。



远东、黑龙江流域的土地虽然肥沃,但是却只能够耕种一季粮食。



南洋的华人和华人小国过来,纯碎就是继续抱董书恒的大腿的。没有淮海军的支持,他们根本就斗不过土著。



尤其是在荷兰人以及英国人刻意支持当地的土著的情况下,这些华人更加的势弱。



最近是英法忙着西边的战争,根本没有精力过问南洋的事情。



只有一个没落的荷兰,也搞不出什么事情。



此时,正是淮海军在南洋扩张的大好时机。董书恒相信英国肯定知道自己在南洋的搞的那些小动作。毕竟一下子冒出来那么多的农场,不可能不惊动到英国人在新加坡的总督府。



不知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英国人并没有采取什么行动。



只是有一些土著会来农场劫掠,不过这些人纯碎就是在给农场送免费的劳动力。



南洋的世家大族也在同淮海军的合作中受益良多。



他们的船队穿梭于南洋各大港口与海门港之间。



他们可以直接从淮海公司拿到货,到了南洋无论是卖到当地,还是在新加坡转卖给西边的商人,都能够让他们大赚一笔。



再加上他们的种植园以及橡胶园的产出都有淮海军收购。让他们生意一天天地做大。



很多家族都将家族中的直系子弟送到淮海军麾下或是为官、或是读书。



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淮海军的效忠。



国内的督抚现在还没有像八国联军入侵时那样蔑视清廷的权威。



很多督抚都是刻意跟淮海军划清界限。在他们眼中,朝廷早晚要办董书恒。



眼看着现在外面的形式似乎对清廷逐渐有利。各地的匪乱不是被平息就是被压制住。



到时候各地安定下来,朝廷说不定会来个“十八路诸侯讨董”。
(3/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