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五八九章 鑫华电器公司
座谈。这些人囊括了江浙地区的主要财阀。



每次南下,董书恒都会开这样的座谈会。



这帮子商人也都是老熟人,大家也能够放开畅所欲言。



这次座谈会,商人就提出了移民政策对工厂发展带来的影响。



因为移民政策提高了工厂的用工成本。



有些商人提出是否可以招募朝鲜和倭国劳工。



因为那些人用工成本低。



董书恒也可以理解这些人,他们并非只是争取更多的利益。



工业生产必然要依赖出口,华夏内部的市场现在并不是很成熟。



要跟那些洋人竞争,只能在用工成本上下功夫。



毕竟老百姓们还在为解决温饱而努力,没有那么多的钱拿来消费工业品。



国外的市场还是很重要的。



董书恒明白必须要在国内制造出一批中等收入的人群。



这个群体才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



这个群体原本应该从工人和自耕农以及官府的工作人员中产生。



所以董书恒在财政改善了之后,就给手下的官员逐步的提升待遇。



他没有一次性地提升待遇,而是制订了一个涨薪计划,按照每年百分之十的比例给手下官员涨工资。



这是董书恒从后世学来的经验。即使你有这个能力,也不要将手下的工资一下子提升上去。



所谓升米恩斗米仇。



一次性涨的太多,让今后没了上涨的空间,反而会失去这一刺激大家工作热情的手段。



商会代表提出的放开使用朝鲜和日本劳工的问题。



董书恒觉得倒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要做一些限制。



比如说对这些人的居留权要做一些限制。可以让他们过来打工,但是不能给他们居留权。



这些人过来之后只能在工厂做工,但是要住在工厂安排的宿舍,而不能在内地定居。



这是必须要严格把控的。董书恒可不想以后将内地的人口迁移出去了,但是却涌进来一大批的朝鲜、倭国或者是南洋人。



引入这些劳工之后肯定会继续将工资水平压在一个很低水平。



董书恒也知道这对那些底层的工人是不公平的。



但是工业化的初期,在生产率上比不上人家,只能在用工成本上想办法。



要不然光靠复兴军的支持是很难完成工业化的。



只有以市场为导向才能够发展出健康的工业体系。



而仅仅依靠国属企业,使用政府投资也没办法建立工业体系。



董书恒给复兴军设计的经济体系是国家掌控一些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行业,比如说铁路、能源、医药、通信、电力……



而其他的行业则向地方的财团、普通的投资者开放。



即使是前者,普通商人人也能涉猎,只是要由国家掌控大头而已。



这样才能够让那些国属企业健康地发展。



当初,入驻新京城之后,董书恒将原本握在自己手中的淮海集团和长江集团中的股份转归国属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当时像刘明远这样的元老都对此持反对态度。



他们认为淮海公司掌握的都是一些关键领域,应该留给自己的家族掌控。这样董书恒的地位才能够巩固。



但是董书恒却不这么认为,既然不称帝,那么就不能握着关系国家命脉的行业。



比如当初淮海公司掌握的那些兵工厂。这些兵工厂完全就是复兴军的命脉。



有时候手握利器并不是一件好事,反而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但是董书恒也不是那种无脑的大公无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