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六八章 东华城(五千+,求票,求推荐!)
复兴银行管理。另外复兴银行还负责保管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这构成了华夏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



要说现在华夏境内最有钱的是谁?那么非复兴银行莫属了。但是复兴银行并没有进行经营活动的权力,他本质上还是一个政府机构。



然后,每年的预算出来之后,也由财政部整理出来交由复兴银行,由其统一拨付。复兴银行在各地都有分行。地方政府预算的钱都是从这里出来,包括官员的工资都是从账上划拨到他们各自在商业银行的工资账户。



预算执行监管机构负责跟进这些预算的使用情况。



而且董书恒规定,每个地方的预算必须要在年初的时候,在当地登报或者张榜公布给百姓。



这就最大的程度减少了地方官府贪腐的可能性。



比如地方官府准备今年修建一条道路,政府拨付了多少款项,那么在年初必须要公布出来,希望这条路修成的百姓必然会关注此事。那么地方官府想要偷工减料,将拨付的款项节省下来分掉,那么就要问这些百姓愿不愿意了。



这种预算制度,还可以控制政府的开支,比如我现在手中没有多少钱了,那么就可以提前跟地方上的官府提前打好招呼,大家今年的预算收收紧。



土地方面除了农税改革之外,还有对地主地租的限制,规定了浮动的地租政策。规定公粮全部由土地的所有者上交。公粮的比例的收成的十分之一,每年税务机关会对地方的收成进行评估,确定每亩地所缴纳公粮的数量。



同时新的土地政策还规定地租不得超过三成,除了上交的一成公粮,地主可以留两成的收获。



同时发布的还有一部临时的法律。这部法律被称为移民方面的《推恩令》。



其中规定,家中有多子者,仅仅可留二子在当地落户,其余诸子必须服从政府移民局的安排,异地安置。



当然这里也有优惠政策,就是政府安置的移民除了安排在华夏的农场工作之外都会分配土地。



普通百姓大都是欢迎的,因为老百姓家中土地少,很多人生的越多越穷,那是因为家中地太少了,不够几个儿子分的。



现在国家帮助其余的儿子自立门户,帮助家族开枝散叶,那是大好事儿啊!



这一政策针对所有人,不仅仅时普通百姓,就连地主也时如此。哪怕是复兴军的官员甚至是董书恒自己都要遵守这个规定。



董书恒不希望华夏的中原地区因为人口过多被继续过度开发,环境逐渐恶劣下去。而周边的地区因为缺少常驻人口而得不到有效的占领。



董书恒在1855年准备迁移的百姓数量将打到五百万人,其中包括因为重建菏泽而迁移到关外的两百万百姓。另外还有一百万人将迁到西域去,充实天山南北的以及巴勒喀什湖地区。



有一百万万人将迁移黑龙和远东地区,还有一百万人分别迁移到南美、北美以及南洋地区。



在55年底前,董书恒将重点加强华夏在南洋地区的农场建设,加强农场的军事实力,让农场向内陆地区扩张。



董书恒已经隐隐察觉到华夏在南洋发展的黄金时期即将要过去了。



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之后,英法回过头来必然要遏制华夏在南洋地区的发展。到时候南洋可能就要变成一片战地。



英法早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前就开始瓜分南洋,英国在马来半岛、婆罗洲,法国在越南。印尼还在荷兰手中,但是荷兰是英国人的小弟。



还有一个没落的西班牙还在菲律宾和南太平洋的岛屿上苦苦地支撑。



董书恒早已经选好了破局的突破口,不过在那之前,必须要让英法承认自己拥有参与海洋争霸的资格。



在欧洲海洋争霸的圈子中,新资格的取得都是通过打败一个老资格列强来获得的。



北美那边的两个点,南美那边的董书同处都还处在低调阶段,现在最重要的还是积累人力。



旧金山的西海岸公司以及洛杉矶的长江安保集团,都在默默地发展着自己的实力。



西海岸公司在旧金山大量地收购产业,开办农场和工矿企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