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仲岳是个实干之人,有他办水师,我很放心。”罗泽南确实是一个善于任事的能吏。
“孟容,传我的军令给老九,让他移防醴陵县,严密监视对面淮海军的动静。”曾国藩吩咐道。
江宁城,总统府。
一场覆盖复兴军高层的会议正在召开。
复兴军筹备反清的工作已经到了最后阶段。
“诸位,这次可能是誓师之前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今天会议的目的就是统一思想。”
“一旦我们正式誓师,那么就再也不能回头,除了前进就是前进,以摧枯拉朽般的势头推翻满清!”
董书恒简短地做了一个开场白。
“各位,先将各自条线的准备工作讲一下,让大家心中都有数。老曾从你这里开始吧。”
“是,总统,通过近段时间的统筹安排,我们已经完全建立了福建、浙江的地方政府,完成了官员的分配,并且已经初步运行起来。”
“现在,我们的手中储备了一大批的后备官员,其中有一岗双人制度储备的在岗后备官员两千七百余人。先后组织了两批次考试录用的在训官员三千四百余人。在校的书院学生五万三千多名。”
“这些人都是潜在的地方官员人选。”
董书恒点了点头,人才储备的问题一直是复兴军的硬伤。
当前中国文人学习的那一套知识体系,跟复兴军的地方管理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复兴军通过考试,通过培训,通过带岗,就是为了达到将这些读书人回炉的目的。
董书恒从不否定这些文人的才干。
历史上湘军一脉的人很多都是秀才、诸生出身,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成为了地方大员。成为了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
虽然说洋务运动最终是失败了,但是这不能够否定这些人的才华。
淮海军通过占领的江南五省,招揽人才。这些人中可能很多都是平庸的读书人,甚至有一些读死书的书呆子。
但是这其中总会出现一批出类拔萃的人。
淮海军的官员体系,非常的低,取消了吏员制度之后,就连最底层的办事人员都算是官员。
至少不存在阶层的隔离,每个新人都要从基层做起,然后通过自己的能力爬升上去。
这就像是养蛊一般,没有真本事的人,哪怕是有背景,哪怕是油嘴滑舌,擅长溜须拍马,爬到了一定的高度。
但在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之下,这样的人终究会被淘汰下去。
人才的问题说完了。军政府中接下来跟出征息息相关的问题就是粮食问题。
曾宪风没有自己说,而是让农业部的陈冬生来汇报。
“总统,各位大人,过去一年,我们认真做好粮食增产增收。两江地区的耕地面积增加了百分之二十,粮食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四十。”
“这得益于鸟粪肥的推广。在海州港和海门港,我们一共建立了七座鸟粪肥厂,年产粪肥三十万吨。通过在东海和南海的岛屿自行开采,以及进口,我们获得了大量的鸟粪肥原料。”
“另外过去一年我们海外农场的面积扩大了三倍,达到两千三百万亩。加上进口他国的粮食,我们农业部下属的粮食储备公司,粮食的储量已经达到两千四百万吨。足够这场大战的需要。”
“另外,我们在农场和各个自然村落推广农业机械以及增加大牲畜的保有量。基本可以保证大军出征期间,生产的正常开展。”
淮海军的这次进攻肯定要持续到春耕之后,战争必然会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
即使是复兴军的辖区农业生产不耽搁,清廷统治区的农业生产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但是战争过后这些地方就都成了复兴军的地盘,到时候闹起了饥荒,复兴军可不能不管他们的死活。
到时候这些地方必然需要复兴军输送粮食。
两千多万吨粮食储备,听起来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