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军自抵达青远城,没有采取强攻,只是派黑虎出营讨战,而九黎是打定主意不出城迎战,双方倒也相安无事,一整天的时间就这么过去。第二天,白苗连讨战都不做了,大军守在连营里,就这么和青远城内的九黎僵持。
双方干耗下去,自然对九黎有利,毕竟五十万的九黎族直属军已在赶往河东的路上,多耗一天,援军就多行进一段,城内守军的底气也随之更足一些。
两天的时间一晃即过,天山军来势汹汹的环城扎寨,一到青远就摆出围城强攻的架势,但天山军是雷声大,雨点下,围城两天,没有派出一兵一将强攻青远。
天山军不攻,李闯也不敢大意,紧闭城门,严禁部众出城迎敌,同时他也看出敌军是在指望张跃远这颗棋子,想等张跃远帮他们打开城门,好使白苗士卒能顺利潜入城内。
两天后,深夜,等天近凌晨两点的时候,张跃远按照李闯的安排,带着二十多名亲信的士卒来到南城这边,此时南城门连个守卫都没有,张跃远和手下士卒顺利将城门打开,随后将城门拉开一道缝隙。
张跃远侧身钻了出去,他站在城门前,取出火捻子,将火把点燃,然后冲着对面的白苗大营连连摇晃。
他是把南城门打开了,但打开的仅仅是外城门,内城门可依旧被锁的死死的,而且此时内外两城的城墙上趴伏的都是九黎兵将,从下往上看看不出什么,但若是从上往下看便会发现,两面城墙基本已被九黎士卒铺满,少说也有三、四万人之多。
青远有内城和外城之分,中间的间隔还不足十丈,而且这段环行的空间里空空荡荡,连点障碍物都没有,一旦白苗士卒真进入到这里面,面对两面城墙上的箭阵,后果将是难以设想。
张跃远手举火把,摇晃了好一阵子,白苗的南大营终于有了动静,辕门被人快速的打开,紧接着,从大营里拥出无数的白苗步兵。或许怕铠甲在跑动中发出的声音太大,这些白苗步兵大多都是轻装上阵,只着军装,未穿铠甲,不过头上都带有头盔。
举目望去,红缨一片,铺天盖地,只草草打量,估计涌出来的白苗族步兵已接近五万人。
步兵出了白苗大营后,后面则是清一色的骑兵,骑兵的盔甲十分齐全,不过在马蹄上还是包裹了厚厚的棉布,使战马在前进时不至于发出太大的声响。
张跃远看的清楚,只看对方涌出来的人数,就知道是白苗主力倾巢而出了,他未敢在原地多耽搁,一边让手下士卒将城门完全打开,一边向城内急退。
没有穿戴盔甲,白苗士卒的速度确实很快,一各个都使出吃奶的力气向前奔跑,四、五万人,如潮水一般涌向青远的南城门。不管准备的如何充足妥善,这么多人一起狂奔,究竟会发出声音。
听着城外轰隆隆密集又凌乱的脚步声,隐藏于城头上的九黎士卒即使不去看也能感觉得出白苗士卒来袭的人数极多,人们的神经也开始高度紧张起来,许多士卒的脸上也都滴下冷汗。
各九黎将们也紧张,不过表面上还很冷静,纷纷向自己麾下的士卒们挥手示意,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等白苗士卒入城之后再动手。
不疑有它的白苗士卒顺利冲到青远的城门前,人们甚至连片刻的停顿都没有,仿佛回到自己家中似的直接穿过城门,蜂拥向城内拥挤。
白苗士卒源源不断的进入城内,人们举目向四周张望,没有看一个九黎士卒,直到这时候,白苗士卒还是没有生出警惕之意,继续向前跑,又来到内城的城门前,白苗士卒还习惯性的伸手去推城门,想把内城城门也打开,可是被封锁的严严实实的内城门又哪是他们能推开的?
推不开内城门,这下白苗众人都急了,其中有人忍不住大声喊道:“开门啊!”
同样趴伏在城墙上亲自指挥作战的李闯闻言差点笑出声来,开门?你们还真当张跃远是自己人,把一切都给你们布置妥当了?见白苗的主力已进来的差不多了,只剩下骑兵没有进入城内,李闯怕夜长梦多,白苗士卒起疑,不再等待,他侧头向麾下的侍卫猛的一挥手,那名侍卫见状,立刻半跪在城头上,捻弓搭箭,对着半空中射出一支响尾箭。
啾——在寂静的深夜中,响尾箭划过长空发出的尖叫声格外刺耳,随着响尾箭的尖叫声响过,原本趴伏在城墙上的九黎士卒齐齐站起身,只是顷刻之间,数万支的火把在城头上被点燃,举目往去,青远的内外城墙变成了两条长长的火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