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五一章 漏嘴
这是沈光林人生第一次来津门,晚上就住在了最繁华的和平路,这条路曾经也叫做“罗斯福路”,建国之后才改名为“和平路”。



津门的夜生活不丰富,也不热闹,沈光林和李蓉各开了一间房睡觉,没领证呢,住一起不合适。



第二天,照例又是要逛一逛的。



津门这座城市很干净,至少比这个年代的京城要干净一些,一条海河从城中穿过,养育了一方人民。



沈光林觉得自己也不能白来一趟,就准备到楠开大学去访问一番。



毕竟是兄弟学校,还是要多多加强交流沟通。



楠开这所学校很不错,它是总理的母校,是张伯苓创办的私立大学,后来在1946年复校的时候称作“国立楠开大学”,解放后经过一系列院系调整,就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楠开的实力还是很强大的,它在华夏的大学历史上有着辉煌灿烂的一页。



有车,到楠开就很方便。



楠开的建筑还是很有特色的,地理位置也还行,它的北面是津门大学,东门是津门医大,南面是一家手表厂,西面还是大片大片的农田。



听说京城大学的年轻教授沈光林要来学校参观访问,楠开大学自然是热情欢迎的。



据说,这位沈老师极具科研天分,看问题往往能够高屋建瓴,所以科研成果特别突出,刷高端论文就跟刷碗一样。



高端的学者,在哪里都是受欢迎的。



沈光林果然受到了热烈欢迎,甚至院长邀请沈光林到楠开就职。



当然,这只是客气话,沈光林是不会来的。



作为高端的学者,他们真正向往地方往往只有京城,再没有其他。



就教学水平来说,五道口技校和京城大学的教学水平未必会超过同行许多,但是,他们的学生却是全国最优秀的,这才是真正的差距所在。



即使其他学校偶有一两个漏网之鱼,也无济于事。



在京城大学和五道口技校只能算资质平庸的学生,但是到了其他学校都被当成了宝贝。



这就是现状。



京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华夏的科研中心。其他地方的大学,大约只能在个别专业上表现优秀,这也就是所谓的“地方院校”的“特色专业”。



但是,在京城大学,他们几乎所有的专业都特别强,除了极个别小众门类弱一些。



半导体光伏材料就是一个小众门类,在京城大学没什么人研究,但是在楠开,这就是他们的一个优势专业,这就是他们的特长。



果然来对了!



这里真的有值得沈光林学习的地方,即使十八所不能进去又能如何呢,沈光林想的是积累知识,又不是窃取成果。



早知道就该直接来楠开的,去十八所那边是浪费感情。



沈光林在物理系主任的陪同下参观了学校图书馆和实验室,说实话,观感一般。



这才是1982年,但是大学之间的差距已经拉开了。



京城大学获得的科研经费逐年上涨,他们与地方院系的水平差距也会越来越大的。



京城大学的普通实验室,每年还是能够看到很多改变的,实验器材和科技期刊都会时常更新,但是在楠开,他们没有做到这一点。



估计是经费的问题吧,毕竟亲儿子和干儿子还是有区别的。



沈光林在京城大学也算是混的如鱼得水,但是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他的想法太多了,但是知识积累限制了他的发展。



团队不太给力,沈光林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收集资料,编排实验计划,整理科研情报,这些,都需要精力。



从实验室成立一直忙活到现在,沈光林手底下的可用的科研狗倒是有了几条,但是堪大用的不多,也就是起一些辅助作用。



好在那些人都知道自己要干些什么,唯一不知道要干什么的反而是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