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十三章 返程
投资谈判进行的如此顺利,怪不得改革开放之初骗子会有那么多呢。



大家都是摸索着过河,做什么都是要交学费的呀。



不过,工作人员的办事热情是真的高,说到做到,从不拖泥带水。



或许,深城速度就是这么来的。



沈光林和苏有朋两个人代表公司签署了投资意向书。



真正落地的公司是沈氏集团旗下新成立的壳公司,名字叫做“优衣服装制造有限公司”。



临时生产场地是一个像仓库的厂房。



以后,等新厂房建设好以后,这里估计就只是作为仓库使用了,可以简称做“优衣”库,带试衣间的物流发货平台。



深城市原来主体是宝A县,只有老县城还算繁华一些,南山就是一块贫瘠的靠海地块而已,难得有人愿意看上这里。



深城市政府一口气给他们公司批准了两块地,都在南山。



其中一块地是就是他们看好的那栋老工厂,特区成立之后,这家企业就搬迁到关外去了,也是为了跟海外投资商腾地方。



另一块地是全新的农田,其实就是一个村子,有山有水,总占地面积大约六七百亩,这块地政府答应先做三通一平,然后沈光林他们再投入资金去搞建设。



政府工作人员也拍了胸脯的,三个月内一定完成最基本的基础配套。



为此,沈光林额外交了十万港币的定金。



这也算是最初级的对赌了。



这个年代,港币就等同于外币。



外币才是硬通货!



招商引资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赚得外汇,沈光林拿出的港币果然比那二十万人民币还让人心动,更增加了所有人的信心。



至此,一切需要协调的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了。



在祝福别人的时候,人们喜欢用的词有“一帆风顺”,“万事如意”之类。



如今,沈光林的这一趟香江和深城之旅就真的可以用“一帆风顺”来形容了,他们简直没遇到任何困难和挫折。



老厂房已经到手了,交接的当天,他们三人就收拾出两个房间住了进去。



并不是不能住酒店,不过厂房附近交通特别不便利,住到酒店里随时过来有点远。



而住到厂房里,美其名曰为了更早的恢复生产,其实他们就是想更近距离的接触一下自己的产业。



好强的事业心。



当然,这里的租金当然用不了二十万,甚至都不用花钱。



有钱也不能乱挥霍,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政府也是大方,老厂房这块地只要给水电费支付工人工资外加承诺能够招收当地工人就可以了。



就算是新厂房那边,土地也几乎是不要钱的,只要能够创造税收和外汇就行。



这条件简直太优越了吧。



怪不得特区内那么多老外在穿梭其中呢,各种政策给到位之后,别人怎么会不来投资。



其实,沈光林正在做的事模仿的就是几年后在龙华建厂的老郭的行径。



他看过采访,无论当事人的,还是工作人员的,老郭的套路说出来也简单。



当时的老郭并没有很多钱,但他先是做出一副不差钱并且订单很多的样子,然后就有银行追着他求贷款了。



沈光林也想过了,等到暑假的时候,自己也出国一趟,去扶桑,去花旗国拉一些订单回来。



顺便还可以找找合适的项目,也建设一些别的类型的工厂,产品线太单一竞争力就会不足。



未来的二十年,那都是服装行业发展的黄金时间段。



西域的棉花和原材料那么好,条件得天独厚,为什么不去用呢。



当然,现在的当务之急当然不是取得贷款,也不是寻找生产的原材料,而是把那批仓库里的货发到京城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