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五百九十七 曲高和寡?(求订阅~)
精彩的彩蛋后,再次观看起来,就会体会到一种完全不同的“爽感”,更是不由得赞叹卧槽精细。



而巨量信息的暗示,也会带来一个负面的影响。



如果第一次观看的时候,注意力被某一点吸引住,这时候出现的细节,不仅容易被忽视,还容易让很多观众产生一种“无关紧要的东西太多”这种拖沓感。



但毕竟,没什么东西是所有人喜爱的。



尤其是在如今娱乐风气的社会之中。



有时候,想要广度,必须适当舍弃一些高度。



而想要高度,也必须舍弃一部分的广度。



虽然可以在高度与广度的协调上能够做的很好,但毕竟也是有极值。



在追求无限的高度之时,追求哲学,思想,艺术程度之时,也总会失去一些广度。



而本身,李文音的目的,便是追求这极致的高度。



所以,这部著作的出现,天然就将高度与欣赏门槛拔的很高。



也注定了《尼伯龙根》或许会火不少选段,“插曲”。



但总体看来,整篇的歌剧就会有些小众。



可是,小众不代表没有用。



所谓“追求高度有什么用?曲高和寡自娱自乐?”的想法或许很多人都有,只不过,这样的想法是基于娱乐与生活的,并非是基于本身音乐科学与音乐艺术的。



不曲高和寡的所谓娱乐大众的作品



越娱乐大众,死的越快,火是火了,爆是爆了,消失的速度也仿佛快枪手的一哆嗦一般,快感转瞬即逝,就好像是快餐,越轻易能得到的舒适,也更容易被人所抛弃。



而真正站在顶点,可以长久绵延传承下的东西,无一不是艺术上的至高成就,无一不是所谓“曲高和寡”的东西。



表面上小众?



但实际上影响并不在横向的人数上,而是在纵向的传承上!!



虽然有些作品可能目前的十年,只有一百人接受,但足以影响数百年甚至更加久远。



而有些作品,或许一时追捧人数破千上万,但转瞬即逝。



时间的长河里,能够留下来的,全是大浪淘沙中,筛选出来的最闪耀的金子。



这两极分化的观感与评价,这音乐家们无比战栗的反应,更能让人感受到,李文音达到的这种高度,恐怕真的是自己完全难以想象的。



“叔本华!!李文音的作品里,有叔本华的影子!!”



几名音乐家,依旧在热烈的讨论着。



“还真的,你看这两天的演出,所有角色行为的动机,还真的能概括成叔本华的伦理学思想。”



“你这么一说我才想起来,利己,恶毒,同情!!”



利己,或者说,绝大多数人们行动的根源都是利己。



比如满足生理上的一些基础需求,吃饭,睡觉。



或是心理的满足感。



个人名誉,或者道德,或者自私,或者法律法规。



而恶毒,即是嫉妒,幸灾乐祸。



这是人性无法摆脱的阴暗面,目的是希望别人痛苦,这样的恶毒无处不在,或者说人人都有。



但恶毒,会被第三种动机压制。



同情!!



这是真正的稀有道德。



就好像卢梭所言。



人们不会对比自己幸福的人产生同感,而只会对比我们不幸的人感同身受。



同情的本质就是共情,对他人的悲苦感同身受,将他人视为一体,是从真正的情感与道德出发,高尚无私。



而这第三种“同情”在一个人成分含量越高,那么道德水准便越高。



圣母是真圣母,共情,绑定,视为一体,言行合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