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既不严刑供,又能获得证供的方案就好了?可是,这个方案从何而来?谋士苦苦思索,没有答案。
虎王走来走去,眉头皱了又皱,若谋士都找不出此方案;那么,还有谁有何办法呢?令人抬一张石桌,前面放一个石凳,自己坐在桌后,让谋士坐在边,令:“把久远带过来!”
后出来几个人,走出洞口,五分钟,紧紧扣住久远来到石桌前坐下。此人脸不变色,心不跳;在大王面前泰然处之,一看就是一位临危不惧的好汉!试想:要从此人嘴里挖出内容;有何等的困难?
此人份明确,乃大司马的结拜兄弟,排行老二,属于弟兄们的二哥。明眼的人,早应该察觉;如此安排人,必然谋反!只是早晚的事,幸亏谋士眼若千里,一目道破玄机,才让大王觉醒;一旦称王,捕捉就晚了!那么,为甚么要把营部安排离自己视线那么远的地方?其中是有道理的;那些尚未指挥过部落兵的人,永远也不会明白;洞府护卫人员不多,一旦让部落兵入府,很可能会引发内乱,到时不但收拾不了,或许连命都保不住,转眼被人取而代之,上古已有明鉴,不可等闲视之。
意思应该明白;让谋士在一边以竹片锥子刻录,由大王寻问:“尔和大司马是结拜弟兄吗?”
九远不知什么意思?通过思考,当然要找对自己有利的话回答;结拜的事,部落营里的人都知道,隐瞒没有意义;不说话,只是点点头。
旁边谋士拿着锋利的尖锥飞快刻在竹签上;觉得不对,道出一句:“必须回答!”
有大王在面前,只好忍一忍,道:“是!”
虎王要找最重要的内容,毕竟竹条刻字困难,对话不能省略,问:“几人一起拜把!”
这个内容好像对自己没有威胁,依然不深思,随口答:“共三人。”
“谁?”
“吾、多思和大司马。”
此段很顺利;虎王想;这不比严刑拷大强吗?其实正在获得口供,只是让他有机会避开不该说的内容。当然要思考,寻觅关键内容,找到证据。针对这一况,问:“门客怎么回事?”
这事往别人上一推,不就完了吗?
“不是吾的人?跟大司马很久了,门客又不是一个,还有很多,大王偏偏看中了他。”
“究竟啥意思?”
“如果有甚么况不明白,就问门客。”
大王心里终于明白了;边的谋士,不正是这样的人吗?再问下去毫无意以。让谋士跟久远说话:“仔细看一遍上面的对话是否正确?如果没问题,以大拇指蘸点黑色,按在竹片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黑色乃铁锅底黑烟加水搅和而成;按上手印干后不易脱色;加上自己以尖锥刻的名字;想抵赖,门都没有。
全部做完,没骂一句,只是轻描淡写道:“带下去;把事弄清,会予以答复。”
以下,多思、门客、权制等,用同样的方法获得口供,虽然大多数内容都是一些推脱之词,但其中必有疏漏,可从中查找有用的东西。
当再次提录,通过面对面的疏漏内容辩释;定谋反成立。
支持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伙伴!找不到书请留言!